- 当前位置:学术活动 >
-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20年榕树讲座计划(12月14日——12月20日)
- 发布日期:2020-12-11 22:48:27 点击率:次 来源:
校内教师讲座
活动1
主讲题目: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云下蒸发对中亚天山降水同位素的影响研究
主讲人:陈海燕
时间:2020年12月14日下午17: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田家炳506教室
主讲人简介:陈海燕,女,高聘副教授,博士,2019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流域水文同位素相关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先后在《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Hydrological Processes》、《Water》《生态学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担任《自然地理学》、《普通地理学》、《地图学》等本科课程。
内容简介:降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降水变化必然引起水量平衡变化。精确研究与描述降水格局及其潜在机制,可以提高水文气候模型参数优化程度,提高水文气候模拟与预测精度,在水文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亚天山素有中亚水塔之称,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天山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其中,中山带是天山主要的降水分布区,更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伴随气候变暖,天山地区的降水受云下蒸发的影响也将变得更加复杂。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中山带为例,基于降水同位素云下蒸发模型,估算了天山北坡降水受云下蒸发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影响天山北坡降水云下蒸发的因素,模拟分析了天山北坡降水云下蒸发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以期提高预测区域降水与水资源变化的准确性,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与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活动2
主讲题目:城市雨洪管理技术措施概述
主讲人:李大龙
时间:2020年12月14日下午17:4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田家炳506教室
主讲人简介:李大龙,男,高聘副教授,博士,2020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城市雨洪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先后在《Hydrological Proces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Water》、《地理科学进展》、《生态学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教授《普通地理学》本科课程。
内容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对现代城市雨洪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为解决径流面源污染加重,洪涝灾害发生风险上升等城市雨洪问题,各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及管理方式。包括1972年美国提出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响开发措施(LID)、1999英国年提出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等,本讲座主要对我国目前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所借鉴与采用的国内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进行介绍。探讨现阶段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同雨洪技术措施的效用及其适用性。
活动3
主讲题目:海南5A级旅游景区不同客源市场热感压力差异——以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为例
主讲人:来文立
时间:2020年12月14日晚8: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田家炳405教室
主讲人简介:来文立,女,高聘副教授,博士,2018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及其风险相关的研究。目前,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海南省扶贫办公室委托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先后在《Journal of Hydrolog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干旱区研究》、《热带地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担任《资源学导论》、《气象学与气候学》、《普通地理学》、《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等本科课程。
内容简介:以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为例,基于1960-2019年全国75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集,采用净等效温度(客观评价) 与随机问卷调查(主观感受) 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比较不同客源市场对该旅游区“热环境”的感知(即热感压力) 差异。在此基础上,引入“中性状态”偏差理论,细致刻画客源地长/短期“气候记忆”对游客热感压力偏差的影响。
活动4
主讲题目:海南省基于体验式旅游的景区规划探索
主讲人:李漾
时间:2020年12月15日(周二)上午10: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实验楼705
主讲人简介:李漾,女,讲师,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2009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和厅局级研究项目多项,城乡规划设计项目20多项,参与出版专著1部。
内容简介: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国际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大背景下,全省旅游业发展迎来新时代、新契机,而A级旅游景区则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名片。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旅游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体验式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海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体验式旅游景区能充分调动海南旅游资源,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情感需要。基于海南省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以实现"体验式旅游"为出发点,在自然景观资源保护性利用的基础上,展开规划定位、功能分区和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探索,以期促成海南旅游A级景区提档升级,对海南“国际自由贸易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5
主讲题目:人口空间布局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空间表达
主讲人:陈妍
时间:2020年12月15日20: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田家炳404教室
主讲人简介:陈妍,女,高聘副教授,博士,2020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相关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先后在《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担任《人文地理学》、《普通地理学》等本科课程。
内容简介: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分支和基本研究内容之一。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其空间分布特征规律是相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的分布等。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人口分布的研究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人口社会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手段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对充分了解人口空间流动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活动6
主讲题目: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主讲人:王军广
时间:2020年12月16日3: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田家炳301教室
主讲人简介:王军广,讲师,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环境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等方面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完成校青年教师启动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SCI 收录1篇,ISTP收录2篇),出版专著1部;荣获第五届海南省科技论坛 “优秀学术论文”奖,获海南省地质地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学术征文“一等奖”,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等荣誉奖励;曾获海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海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先进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先进个人”、大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育人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辅导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主要从旅游的概念、特征入手,探讨阐述旅游业具有的“八大特点和三大要素”,并用大量数据、资料分析全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通过未来旅游需求和未来旅游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中国旅游业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深入分析,并结合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提出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活动7
主讲题目:海口公共医疗设施可达性与公平性
主讲人:张金萍
时间:2019年12月16日下午16:3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实验楼909
主讲人简介:张金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计算、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乡村地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2篇,CSSCI收录21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13篇)。获得省部级学术论文奖2项,2013年获得“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中国地理学会(华南地区)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2017年参加国家精准扶贫政府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海南组评估项目,担任海南临高组组长,2018年参加国家精准扶贫政府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广西组评估项目,担任副组长。
活动8
主讲题目:海南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研究
主讲人:林文诗
时间:2020年12月17日(周四)上午8: 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田家炳教学楼506
主讲人简介:林文诗,女,高级工程师,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内容简介:海洋是海南省最重要的海洋资源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海洋生态环境整体形势,我们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人海和谐”的海洋现代化目标。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涉及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相互作用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因素。选取海口市、文昌市等地区海洋环境问题,讲解如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力谋划推进海洋发展与保护,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活动9
主讲题目:国外暴雨洪涝综合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主讲人:马东来
时间:2020年12月17日下午14:3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田家炳705教室
主讲人简介:马东来,男,讲师,博士,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2020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人文地理等研究。先后参与日本地方可持续发展项目、“IoT&都市計画、地方創生、公共施設管理、震災復興&水害復興、世界の研究学園都市-筑波”,其中“地方創生-北海道津別町”项目获得全日本地域再生比赛中获二等奖。在日本国立农业环境研究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期间,主要参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项目工作。目前承担《人文地理》等本科课程。
内容简介:日本作为一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防灾技术的国家,目前仍然遭受雨季和台风引发的局部暴雨的影响,每年都在遭受频繁的洪水灾害。回顾日本防洪管理从早期开始到今天,日本努力克服自然不利因素,努力投入防洪管理工作,反对继续利用防洪基础设施来防洪,对防洪管理进行了重新思考,并推广了新的防洪模式,这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经常摒弃和忽视的选择。
活动10
主讲题目:遥感数据对地图学的影响
主讲人:李婷
时间:2020年12月17日(周四)下午5:1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实验楼909
主讲人简介:李婷,女,讲师,硕士,2003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目前为本科生授课内容主要为遥感概论及地图学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内容简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地图要素的更新必须实时、快捷。而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时性强,空间分辨率高的数据已越来越容易获得。本讲座正是基于传统更新地图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介绍遥感数据作为地图制作的信息源,为地图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11
主讲题目:东北地区SPEI代偿土壤湿度的可靠性研究
主讲人:来文立
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7:3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实验楼909
主讲人简介:来文立,女,高聘副教授,博士,2018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及其风险相关的研究。目前,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海南省扶贫办公室委托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先后在《Journal of Hydrolog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干旱区研究》、《热带地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担任《资源学导论》、《气象学与气候学》、《普通地理学》、《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等本科课程。
内容简介:选取1979-2013年欧洲空间局气候变化项目(European Space Agency 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 ESA CCI)的土壤湿度数据集构建东北地区土壤干旱指标,整理研究区内70个站点逐日气象数据,构建同期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作为气象干旱指标,综合比较多时间尺度不同潜在蒸散发算法驱动下SPEI代偿土壤湿度的可靠性。
活动12
主讲题目:环境地理学发展动态
主讲人:韩奇
时间:2020年12月18日(周五)下午2:3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实验楼709
主讲人简介:韩奇,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专任教师,主持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专著2部。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湿地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内容简介:目前,地理环境与人类关系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敏感的阶段,即进入到应考虑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在总体上如何相适应的阶段,需要从地理-生态系统这个总体,系统地、动态地来研究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建立起使系统各要素能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活动13
主讲题目:3S技术的综合运用
主讲人:刘晓静
时间:2020年12月18日下午14:3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田家炳701教室
主讲人简介:刘晓静,女,讲师,博士,2020年外聘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GIS与遥感应用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吉林省省厅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承担《地理信息系统应用》、《3S技术前沿》、《数据库》、《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与建模》、《生态灾害与防治》等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内容简介:作为实时、客观获取空间信息的新兴技术手段,RS和GPS成为GIS的重要数据来源,而GIS通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各种有用信息,以进行决策支持。“3S”的结合应用,取长补短,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从RS和GPS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
活动14
主讲题目:外源生物炭对土壤磷素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
主讲人:韩瑛
时间:2020年12月18日(周五)下午16:25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龙昆南校区田家炳405教室
主讲人简介:韩瑛,高聘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壤质量演变、水土保持与土地生产力恢复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省科协青年英才项目1项、主持完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基金项目1项,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3篇。目前承担《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和《土壤学》本科课程。
内容简介:生物炭由于其具有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特性,在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本讲座将从生物炭的制备条件、生物炭的自身特性、生物炭对土壤磷素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活动15
主讲题目:海南耕地质量现状与提升技术
主讲人:解钰
时间:2020年12月20日(周日)上午9: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实验楼909
主讲人简介:解钰,女,副研究员,博士,2020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区土壤氮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
内容简介:本讲座对海南耕地质量现状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提升措施。
活动16
主讲题目:海南省海岸环境特征研究
主讲人:丁圆婷
时间:2020年12月20日(周日)下午15: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实验楼909
主讲人简介:丁圆婷,女,讲师,博士,2020年入职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岸地貌动力研究。
内容简介:海岸带位于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带,既是影响全球变化最敏感的地带,又是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带。受陆域和海洋环境强烈相互作用,海岸带成为最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环境敏感地区。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岛屿气候,为南海大陆架岛屿,中央为山地,临海分布多种类型海岸,成因复杂。对海南省海岸环境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对海南省海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岸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17
主讲题目:中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和沙化土地防治
主讲人:钟帅
时间:2020年12月20日下午16: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实验楼909
主讲人简介:钟帅,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荒漠化防治、海岸风沙地貌等研究。参与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床面侵蚀定量分析的新月形沙丘向沙丘链演变研究》;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沙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及衍生产业发展技术与示范》;2016年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新能源和生物医药资源开发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集成及产业示范》等科研项目,发表与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
内容简介:我国荒漠化土地较多,又是一个沙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已超过耕地面积的总和,直接受沙害影响的人口约6000万,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次学术分享从我国典型荒漠化类型和分布出发,分析不同类型荒漠化成因,以及荒漠化土地常见的防治方法。
活动18
主讲题目:我国滨海湿地植物入侵现状
主讲人:万斯昂
时间:2020年12月20日(周天)下午5: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实验楼909
主讲人简介:万斯昂,男,博士。2020年进入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湿地生态等方面的研究。
内容简介:我国沿海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人类活动频繁。滨海湿地是海陆过渡地带的独特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也是生态脆弱区域,极易被破坏,而恢复非常困难。本讲座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植物入侵问题展开,介绍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活动19
主讲题目:海南大气环境研究前沿动态
主讲人:韩奇
时间:2020年12月20日(周日)下午18:00
主办单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实验楼709
主讲人简介:韩奇,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专任教师,主持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专著2部。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湿地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内容简介: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是一个多环节、多学科、长流程的一项大工程,尤其是我省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准确测量难度较大,在观测点位代表性、样品采集、实验分析、高精度仪器校准、来源分析每一个技术环节均需要精准把控。2018年海南省开展大气源解析研究,从根源解读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来源与方向。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