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学科动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海南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9-08 10:27:30    点击率:次   来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精神,加快推进海南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办学实力和水平,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从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我省发展实际,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对接十二个重点产业,以创建一流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大资源投入,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国际旅游岛、建设美丽海南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分类发展,争创一流。加强全省统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本科高校加快发展,按照“特色化、区域性、高水平”的要求,打造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聚焦需求,特色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对接国家、海南战略决策部署,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优势学科,加快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注重绩效,动态管理。强化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在公平竞争中扶优扶强扶特,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财政投入与建设成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和任务落实监督机制,引导高校不断提高综合办学水平。

        (三)总体目标

        推动海南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行列,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建设成为国内同类型高水平大学,其他本科院校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海南区位及生态优势,重点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国际旅游、热带海洋、热带医药、岛屿生态、教师教育等学科领域,其中2-3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10-15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

        ——到2020年,海南大学进入全国百强高校行列,1-2所大学接近国内同类型高水平大学;5-8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排名前50%,其中2-3个学科进入ESI前1%或全国学科评估排名前10%,达到国内一流学科水平。

         ——到2030年,海南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行列,2-3所大学进入国内同类型高水平大学行列;10-15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排名前50%,其中5-8个学科进入ESI前1%或全国学科评估排名前10%。

        ——到本世纪中叶,海南大学进入国内一流大学前列,3所以上大学进入或接近国内同类型高水平大学行列;10-15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其中2-3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

         二、建设任务

         (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兼顾,实施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引进和培养“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区位优势,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以我省百千万“候鸟型”人才工程为依托,引进和使用高层次 “候鸟型”人才及团队。实施“高层次人才后备人选培养计划”,着力选拔培养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后备人选。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十二大重点产业人才培养五年度行动计划”,改革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评价和课程设置,探索校企协同、教科融合等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教育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寓教于研,以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围绕我省十二个重点产业,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聚焦国家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提升我省高校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集中优势资源,在热带海洋、热带高效农业等重点领域建设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开放共享的科研创新平台网络,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原始创新激励引导机制,改革考核评价和资源配置体系,逐步建立以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为导向的科研组织管理方式。积极建设一批具有海南特色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新型智库,开展重大决策咨询研究。

        (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产教研融合,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对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形成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努力使高校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深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海口桂林洋教育科技产业园和三亚荔枝沟教育科技产业园2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建设,打造教育、科技创新、培训和产业孵化集聚区。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规定,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五)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推动区域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加强海南本土特色文化研究和教育,促进海南地域文化、琼崖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黎苗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传承与创新,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六)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

        大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交流。落实与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等部委局签订的合作协议;加大与国内高水平大学间的合作力度;强化省部共建和对口支援等工作机制。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加大省政府国际学生奖学金的投放力度,并向沿线国家倾斜。支持我省高校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大力开展引智工作,实施“海外名师”引进计划,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走出去”办学。

         三、重点项目

         服务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推动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

         (一)国内一流大学建设

         推动海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大学。深化海南大学综合改革,提升办学综合实力。推进海南大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现代大学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在人才引进、编制管理、职称评聘、经费使用、设备采购、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支持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开展教师分类管理、学科领军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等工作推进师资队伍优化。引导学校加强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支持海南大学热带农业、南海海洋资源利用、海洋法律与南海政策、旅游、热带岛屿先进材料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建设,加大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建设力度。支持学校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加大重大科研成果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培育、高水平智库建设力度,推进科研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支持南海海洋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加强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建立国际化教学体系,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留学生培养层次,深化与国(境)外高校和机构合作关系,推进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建设,构建国际化办学格局。

        (二)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

        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凸显办学特色,全面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建设,推动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高校进入特色高水平大学行列。

         ——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推动海南师范大学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海南发展需求,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努力建设教育思想先进、办学理念开放、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大学。集中力量建设教师教育、生态文明与生态保护、热带药用植物利用、区域文化传承等学科领域,打造富有生态、海岛、南海、大数据和教师教育特色的一流学科群。

        ——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推动海南医学院建设成为热带医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海南发展需求,服务医疗健康和医药产业等海南优先发展产业的需求,集中力量建设热带医学、急救创伤及灾难医学、生殖医学、南药黎药学等学科领域,打造富有热带特色的医药学科体系。

        ——高水平热带海洋大学建设。推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建设成为热带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海洋大学。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海南发展需求,以建设“面向东盟、面向南海、面向国际旅游岛、面向产业的国际化、开放性、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为目标,集中力量建设热带海洋科学、深海科学、海洋考古、海洋文化、民族学等学科领域,凸显特色,差异化发展,争创一流。

        (三)一流学科建设

        通过分层次建设,形成我省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提升我省学科发展整体水平。一流学科建设打破身份固化,采取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

        ——“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按照扶优做强、打造高峰的思路,推进“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立足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实际,结合我省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热带高效农业、国际旅游、热带海洋、热带医药、岛屿生态、教师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领域中,遴选并集中力量建设4-6个实力较强、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和核心支撑作用的学科。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生一流创新成果为任务,通过强力推进、持续支持、重点建设,引导瞄准学科前沿,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使学科水平显著提升,学科贡献度显著增强。

        ——“特色扶持学科”建设。按照突出特色、提升水平的思路,推进“特色扶持学科”建设。支持建设25个左右能够为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区域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且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通过省级适当扶持、学校重点投入的方式,提升学科水平,使其学科综合实力有较大提升,服务国家和我省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向国内一流学科不断迈进。

        ——“特色培育学科”建设。按照夯实基础、服务需求的思路,推进“特色培育学科”建设。对现有基础尚较薄弱,且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广阔发展前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对海南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以及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交叉学科进行重点培育。鼓励高校加大投入,筑牢学科建设基础,使其尽快形成优势和特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统筹

        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绩效评价等重要事项决策,重大问题及时报省政府。省教育厅承担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基本建设和重大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结合财力,统筹安排资金支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改进经费监管方式;编制部门要积极推进编制管理改革,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快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依法落实高校选人用人自主权;科技部门要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省其他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积极支持和参与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二)科学规划与实施

        省教育厅协同有关部门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海南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每5年为一个周期,从2017年开始第一轮的建设,按年度通过项目予以经费支持。各高校要成立党政一把手牵头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组织机构,根据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要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周期,明确改革举措、资源配置和资金筹集等安排,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形成建设合力。省教育厅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各高校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项目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咨询论证,确定建设方案和支持措施。

         (三)加大经费投入

        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多方共建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统筹各方面资金,支持和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项目对我省高校的投入和支持。提高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健全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调整学费标准。鼓励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通过共建、联合培养、科技联合攻关等方式参与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要统筹经常性经费、学费收入及其他各项事业收入等,优化支出结构,规范内部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扩大社会合作,广泛吸纳校友捐助、社会捐赠,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健全高校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规范和优化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师生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高校理事会(董事会)制度,加快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五)加强考核评价

        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引导高校学科建设更加注重出成果与出人才的双重效益。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积极引入专门机构对高校的学科、专业、课程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信息公开网络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建立跟踪指导机制,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学校和学科减少支持力度,建立基于建设绩效的动态管理模式与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