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介】唐立博士合作研究成果在《Small》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发布日期:2023-04-24 11:17:58    点击率:次   来源:

    近日,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热带药用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唐立博士与南华大学、吉林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以题目为“NIR-II Imaging-guided Mitochondrial-targeting Organic Nanoparticles for Multimodal Synergistic Tumor Therapy”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mall》(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5.153);以题目为“Rational Design of Mecular Phototheranostic Platform for NIR-II fluorescence Imaging Guided Chemodynamic-Photothermal Combined Therapy”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1区Top期刊, IF:16.744)。

    化疗依然是当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而化疗药物“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普遍治疗方式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在治疗中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纳米载体靶向递送药物联合光学诊疗成为抗肿瘤研究关注的焦点。然而,如何有效地实现肿瘤精准靶向治疗,同时减少毒副作用依然是纳米药物研发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靶向线粒体实现光疗抗肿瘤的有机小分子组合的纳米诊疗平台:将近红外(NIR)吸收的光敏剂IR-FE-TPP与两亲性共聚物DSPE-SS-PEG-COOH自组装成FE-T NPs。该纳米颗粒可被肿瘤细胞内过量的谷胱甘肽(GSH)响应,释放核心分子IR-FE-TPP并积聚在线粒体上,经808 nm激光照射后,可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和高热,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细胞凋亡。作为NIR-II有机分子,FE-T NPs在体内可实现肿瘤NIR-II荧光成像,对FE-T NPs在体内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在体内抗肿瘤实验中,FE-T NPs经激光照射实现肿瘤原位PDT/PTT协同抗肿瘤治疗,同时促进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因此,FE-T NPs为成像引导肿瘤治疗提供了新型有效的靶向线粒体光诊疗平台。

    近年来,协同光热治疗(PTT)和化学动力治疗(CDT)策略提高抗癌疗效已成为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成员采用简单便捷的理性设计策略,构建了一种高性能的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成像引导的有机分子光诊疗平台(IR-FE-Fc@DSPE-S-S-PEG)。该平台在近红外激光(808 nm)的照射下能够产生热效应升温杀死癌细胞,还能将内源性反应性较低的过氧化氢(H2O2)转化为活性氧(ROS)羟基自由基•OH杀死肿瘤细胞,并且可耗竭谷胱甘肽(GSH)触发肿瘤铁死亡。其中PTT诱导的高温也可以促进CDT增强效应,实现PTT/CDT协同治疗。由于实体肿瘤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EPR)以及高GSH微环境,通过NIR-II成像检测,IR-FE-Fc@DSPE-S-S-PEG显示出了良好的肿瘤聚集效应。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IR-FE-Fc@DSPE-S-S-PEG能够有效地损伤肿瘤组织而不对正常组织产生副作用。本研究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颖的分子诊疗策略。目前,该分子诊疗平台的进一步优化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当中。

唐立博士合作研究成果在《Small》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207995

唐立博士合作研究成果在《Small》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

    论文链接: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385894723011038